如今,这片街区以“新闻历史文化街区”的样貌焕新归来,成为承载着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向往的可阅读、可游览、可体验的现代化人文街区。昨天,“新闻历史文化街区”焕新发布暨“新上海·十天”特展巡展启幕仪式在这里举行。
按照规划,“新闻历史文化街区”打造分为近期与远期。近期,将提升解放源和申大厦街坊品。
望平街,是百年报馆街,在中国新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昔日望平街,就是今日的山东中路。从福州路至南京东路的山东中路,短短200米及周边,跨越三个世纪,上百家报纸在这片街区设馆、设点,记录中国、瞭望世界。
1994年,解放日报大厦竣工,与申报馆隔路口相望。从1996年起的15年内,共计5723期《解放日报》在此出版。2008年,申大厦在汉口路街区落成。
今年以来,上海报业集团旗下上海上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黄浦区外滩街道在山东中路、汉口路、河南中路以及九江路等四条路围合的街区探索首创“新闻历史文化街区”。
望平街是中国新闻业的起源街。1872年,被誉为“近代中文第一报”的《申报》在此创刊。近人叶仲钧在《上海鳞爪竹枝词》中吟咏:“集中消息望平街,报馆东西栉比排。”曹聚仁指出:“短短望平街,代表着西风吹动以来的中国文化,从这一街巷的浪潮上,体会着时代的脉搏。”从19世纪到21世纪,上百家报纸在这里设馆、设点。
1918年,在报业传奇巨匠史量才的主导下,申报馆成为《申报》的报社新大楼。同时,这座建筑也是1949年5月28日《解放日报》创刊所在地。1949年,申报馆被解放日报社接管,宣布“大上海全部解放”的新闻从这里传遍全市。两份不同时代、不同属性的报纸,在同一街区、同一建筑空间相遇、接续并迎来新生,这是报业文脉潺潺不息的具象体现,也是讲好新闻历史文化街区故事的宝贵文化资源。